近日国际能源署(IEA)表示,到2030年,电动汽车(EV)销量的迅速增长将需要电池原材料的供应量增加10倍。
据国际能源署发表的报道《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表示,到2030年,电动汽车电池的需求量将从目前的340GWh增长至3,500GWh。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推测,到2030年,锂的全球需求量预计增长至50万吨,需要新建50座中等规模的锂矿。在国际能源署的预测中,至2030年,镍的需求增长幅度最大,因为占主导地位的高镍电池需要的镍甚至比锂还要多。镍钴锰(NCM811)电池所需的镍重量是锂的7倍。
到2030年,镍的需求预计增长65%,达420万吨,相当于新建60座新矿山。钴预计增长60%,并将需要建立额外的17个新矿山。该报告预计,每座镍矿平均需要3.8万吨的年产能,而钴矿需要7千吨的年产能。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钴生产商已经证明,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钴产地的地区,增加一座矿的产量是多么困难。
2021年,电池平均价格下降6%,至132美元/千瓦时,下降速度低于前一年的13%。照这个趋势,2022年金属价格可能比2021年的电池组贵15%。然而,在目前的油价水平下,电动汽车仍具有竞争力。
虽然原材料的供应受限,但如果所有计划项目都已交付,预计计划的超级工厂产量可以满足全球需求。国际能源署认为,至2030年,在最悲观的情况下,还需要额外增加52座超级工厂,在乐观情况下将需要额外增加超过90做超级工厂。根据报道,至2030年,私营企业宣布的产量将增至4.6TWh,将足以满足这些需求。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