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兰亚乾教授和陈宜法教授在水系锌金属电池的人工涂层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兰亚乾教授和陈宜法教授在水系锌金属电池的人工涂层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生郭璨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兰亚乾教授和陈宜法教授为通讯作者。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在用电设备安全事故频发的时代背景下,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环境友好、安全性高以及理论容量高等优势而成为极具前景的储能体系。然而,水系锌金属电池的发展受到枝晶生长严重和析氢腐蚀等问题困扰。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大都集中在抑制枝晶生长方面,对于析氢腐蚀却少有研究涉及,而这两者对于电池性能都是紧密相关的。
人工涂层作为人工保护层的一种,具有适应性强、操作简单的特点可以在调控局部离子浓度和通量的同时显著抑制枝晶生长带来的体积膨胀。但是,传统的人工涂层普遍存在功能单一、机械性能不足、孔隙率差以及浸润性差的特点,且传统的人工涂层对于缓解析氢反应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物理阻挡层面(即减少溶剂水或水合锌离子与电极的直接接触)。
此外,通过一种简单且适用性广泛的策略来同时抑制锌水系电池(ZABs)的枝晶生长和析氢反应是当下ZABs研究的难点之一。因此,设计并制备多功能高性能的人工涂层显得尤为重要,以期望在抑制枝晶生长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水合锌离子的溶剂化效应进而抑制析氢反应。
在本项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提出了通过制备了一系列的亲锌COFs(如Zn-AAn-COF,Zn-DAAQ-COF,Zn-DAA-COF),并将其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的人工涂层以抑制水系锌离子电池的枝晶生长和析氢反应。这一方法能够同时结合COFs材料的优点,使得所制备的COFs基人工涂层具有明确的结构、丰富的成核诱导位点、较好的空间静电场效应以及多级孔道结构可以在抑制枝晶生长的同时显著缓解析氢腐蚀。
通过电池性能测试,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等深入探究了高孔隙、功能化的COFs基人工保护层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对于枝晶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水合锌离子的去溶剂化效果从而缓解析氢腐蚀。与纯锌箔电极相比,该改性后的锌金属负极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20 mA cm-2,3000次循环)、极低的成核过电势(~79.1 mV)和析氢量(0.002 mmol h-1 cm-2,比纯锌箔的析氢量小2个数量级)。
该研究揭示了COFs在同时抑制析氢和枝晶生长方面巨大的应用前景和潜力,为后续的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验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10871(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朱汉斌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电池联盟cbcu):水系锌金属电池的人工涂层领域研究获重要进展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