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如何让EV电池存储更多能量”都是这一领域的科学家潜心研究的方向之一。近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展示了一种高密度电池,可以在大约10分钟左右充电至70%。
事实上,这一突破是基于该团队近几年的一些研究成果。2016年,该团队通过集成自调节温度机制,解决了锂电池在寒冷气候下性能受影响的问题。这项技术的核心是一种镍箔,它能在零下的温度中迅速加热电池,使其正常工作。
2019年,该团队利用这项技术在高温下为锂电池原型充电,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锂电池性能退化。这再次涉及到使用薄镍箔,电子通过镍箔在30秒内快速加热电池,然后再快速冷却。这种方法既能让电池利用高温带来的更快充电,又不会导致电池老化。
这项研究表明,电动汽车电池可以在10分钟内充满电,提供200到300英里的续航。科学家们继续对这项技术进行研究,并在最新发表的研究中,将这种快速充电时间与更高的能量密度结合在了一种新的电池原型中。
据悉,它再次使用镍箔加热元件,以适应更快的充电时间,最新版本的电池具有265 Wh/kg的能量密度,比前一个版本的209 Wh/kg有所提高。据该团队称,这种能量密度和短充电时间的组合被描述为破纪录的组合,并可能为电动汽车设计带来一些有趣的可能性。
研究人员表示,“对更小、充电更快的电池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电池和关键原材料,尤其是国内生产的,根本无法满足预期的需求。”
据了解,该电池可以在11分钟内充电至70%,并稳定循环2000次,这相当于仅通过快速充电就可行驶50万英里。该团队认为,这种新的电池技术为更便宜、更小、能量密集的电池组打开了一扇门,这种电池组可以快速充满,为远距离出行提供更大便利。
“更小、充电速度更快的电池将大幅降低电池成本,并减少钴、石墨和锂等关键原材料的使用,使价格实惠的电动汽车得以大规模采用。”研究人员们补充道。
这项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此外,该团队也正致力于通过其衍生公司EC Power将这项技术商业化。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