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池及系统维修保养师》团体标准启动会和讨论会已经召开,据了解,电池及系统维修保养师分为初、中、高不同级别;主要有六个职业功能模块,分别是工装与作业准备、电池及系统功能检测、电池及系统的基础保养与维护、电池系统故障判断与替换性维护、动力电池系统一致性评价及均衡性维护、培训与管理。经过讨论,各参编单位代表都对标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审阅,并积极地给予了大量意见和看法,各方共同完善了标准内容。
现标准已经完善,根据标准流程,讨论结束并完成标准草案将进入审定阶段,消息通知,关于《电池及系统维修保养师》团体标准送审稿审定会将于2022年 10月17日上午10:00-12:00线上召开,本次审定专家共有5人,会议流程如下:
请各标准评审专家、各参编单位主要项目负责人准时参加。
后续关于本项标准工作的进展情况,我们将跟踪报道,欢迎关注“电池联盟”微信公众号持续了解。另外,如想参与本项标准及其它标准编制,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了解。

8.《锂离子电池产品碳足迹评价导则:第 5 部分 隔膜》
9.《锂离子电池隔膜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要求》
10.《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评价导则:第五部分:双极板》
1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评价导则:第三部分:电催化剂》
1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评价导则:第四部分:碳纸》
1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评价导则:第二部分:质子交换膜》
23.《锂离子电池产品生产单位能源消耗限额与计算方法》
27.《锂离子电池前驱体材料 零碳工厂评价技术要求》
30.《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零碳工厂评价技术要求》
3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零碳工厂评价技术要求》
38.《户外移动式锂离子电池电源使用寿命测试方法》
42.《集成电路产品生产单位能源消耗限额与计算方法》
46.《产品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47.《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