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参考消息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4日报道,中国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以让传统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两倍,并降低起火风险。

科研人员说,这项技术用具有凝胶状聚合性的新物质取代电池的化学溶液,可以规模化生产,从而立即应用于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行业。

这项研究由北京化工大学于乐教授和李念武副教授牵头,同行评议期刊《先进功能材料》杂志上周公布了研究细节。

报道称,由于电池容量会随着反复充电和放电而降低,电池使用寿命的关键指标之一是容量保持率,即经过特定周期后放电容量与初始放电容量的比值。

科研人员开展一系列测试来衡量这种新型电池的容量保持性能。

李念武说:“我们对这种电池进行了100%深度的放电。这个过程实际上有损电池的生命周期,但能有效暴露问题。”

他解释说:“经过300轮100%深度的充电和放电后,我们的电池容量保持在92%,而传统电池的容量只剩30%。”

科研人员说,这一成就令人鼓舞。它表明,与采用最先进技术制造的电池相比,这种新型电池的寿命明显更长。

他们在论文中说,这种电池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或无人机等行业场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于乐和李念武开发出半固态、半液态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作为锂电池的一种新型填充材料。

科研人员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处于中间态,所以能结合传导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

报道指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由纳米大小的二氧化硅和纳米粒子作为无机填料组成,其中纳米纤维充当纳米粒子的基质。科研人员还利用一种类似果冻的材料来填补孔隙之间的空白。

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粒子会刺激锂和化学物质中带电离子的运动,因此能提高传导率。科研人员说,这种由凝胶类材料填充、具有高空隙率的微纳米结构可以促进离子自由迁移。

这种纳米粒子还能提高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防火性,因为它们不易燃。

纳米纤维则具有高空隙率,支撑并提升了电池内部结构的灵活性。

科研人员说,所有这些特点使这种新型电解质更加稳定且具备额外性能。

李念武说:“中国正在领跑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开发,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在这一领域非常出色。但电池爆炸和安全问题仍受到全球关注。”

他还说:“很多科研人员正在以不同路径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选项,包括用固体陶瓷或纳米复合材料取代电解质。我们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是其中一个选项。”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显“神效” 中国科学家将锂电池寿命延长两倍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作者 lv, meng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