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VDF(或CMC)与溶剂NMP(或去离子水)的混合比例和称量;
b) 溶液的搅拌时间、搅拌频率和次数(及溶液表面温度);
c) 溶液配制完成后,对溶液的检验:粘度(测试)溶解程度(目测)及搁置时间;
b) 球磨:正负极的球磨时间;球磨桶内玛瑙珠与混料的比例;玛瑙球中大球与小球的例;
c) 烘烤:烘烤温度、时间的设置;烘烤完成后冷却后测试温度。
d) 活性物质与溶液的混合搅拌:搅拌方式、搅拌时间和频率。
对浆料、混料进行以下测试:固含量、粘度、混料细度、振实密度、浆料密度。
c) 集流体的亲(疏)水性及外观(有无碰伤、划痕和破损)。
a) 单面敷料量(以接近此标准的极片厚度确定单面厚度);
b) 双面敷料量(以最接近此标准的极片厚度确定双面的极片厚度。)
是否过稠(稀)流动性好,是否有颗粒,气泡过多,是否已干结.
b) 外观:有无划线、断带、结料(滚轮或极片背面)是否积料过厚,是否有未干透或烤焦,有无露铜或异物颗粒;
b) 最高档次极片压片后(NO.1或NO.1及NO.2)的厚度、外观有无变形、起泡、掉料、有无粘机、压叠。
a) 刀口规格、大片极片的规格(长宽)、外观确认;
c) 分出的小片有无毛刺、起皱、或裁斜、掉料(正)。
b) 外观检验:尺寸超差(极片尺寸、掉料、折痕、破损、浮料、未刮净等)。
b) 放N2、抽真空的时间性效果(目测仪表)及时间间隔。
3.连接片退火:检查有无用石墨粉覆盖,烤炉温度,放入取出时间;
4.组装盖帽:检查各种配件是否与当日型号相符,装配是否到位;
6.全检:对前工序员工自检检查的效果进行复核,防止不良品流入下一工序;
9.全检:对前工序员工自检检查的效果进行复核,防止不良品流入下一工序;
1.各型号的识别、隔膜纸、卷尺的规格、钢(铝)壳的卷绕注意事项;
3.点负极的牢固度(钢、铝壳);铝壳正极的牢固性、负极的外观;
5.折、压合盖帽(铝壳)注意杂物外露和铝壳外观的维护;
13.连接电脑的柜子爆炸后电压的查询,该点电压电流曲线的情况汇的;
4.检出的不良品是否用红色周转盒子装,是否明显标识;
8.检测仪器是否在有效期内,防止失准仪器在线上使用(针对所有工位)。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锂电产业通):锂电池生产中的若干关键工序!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