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恒创睿能
来自深圳市恒创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恒创睿能)的消息显示,近日,公司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额超3亿元,由君联资本、广发系资本、恒信华业、瀚晖资本等知名机构参与。
据悉,恒创睿能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完善梯次利用产品系列开发,新能源退役锂电池循环处理产能构建以及新型锂电湿法回收技术拓展。
资料显示,恒创睿能自2017年成立,一直聚焦退役动力电池循环综合利用领域。公司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通过联合开发、设立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在回收产业对工艺、装备、材料领域持续攻坚,掌握行业领先的带电破碎、高效材料提取处理等多项自主核心技术,在惠州、江门和赣州分别建立了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产业基地,实现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处理能力达15万吨/年。
恒创睿能表示,公司5年高速发展至今,2021年营收规模超10亿,年复合增长率超100%,于2020年同时获批“梯次利用白名单”、“再生利用白名单”资质,成为锂电回收行业全牌照持牌企业,现已跻身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及综合利用行业第一梯队。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实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范管理,鼓励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公布碳足迹。延伸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促进钢铁、铜、铝、铅、锌、镍、钴、锂、钨等高效再生循环利用。研究退役光伏组件、废弃风电叶片等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和实施路径。围绕电器电子、汽车等产品,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还提出,健全法律法规。构建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统筹推动制修订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出台工业节能监察管理办法、机电产品再制造管理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完善工业领域碳达峰相关配套制度。
随着领域利好政策频出,动力电池回收正迎来发展新风口。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锂供应还是依靠海外锂资源(盐湖提锂、锂辉石),2021年中国理论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量高达59.1万吨,其中废旧动力电池理论回收量为29.4万吨,3C及小动力废旧锂离子电池理论回收量为24.2万吨,其他相关的废料理论回收量为5.5万吨。但因为电池回收的规模相对较小,实际上由于回收渠道不畅通等因素,实际回收量要打个折扣的。
另据SMM调研,2022年上半年,国内废旧锂电回收共13.14万吨(包含电池、极片和黑粉形态的回收废料),预计下半年回收量可达17.28万吨,环比增加31%。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预计,2026年中国理论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量将达到231.2万吨,远高于该机构在2021年度发布的白皮书,同时,其预测到2026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的理论市场规模将达到943.2亿元。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我的电池网):公司聚焦丨恒创睿能完成B轮超3亿元融资 拟加码锂电池回收业务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